口腔颌面肿胀急症及治疗原则
口腔颌面部肿胀
口腔颌面部肿胀主要是由口腔颌面部急性感染引起的。口腔颌面部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开始。由于口腔、鼻腔和鼻窦的腔隙,牙齿、牙龈和扁桃体的特殊解剖结构以及这些部位的温度和湿度适合细菌的生活、繁殖和繁殖。当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可导致正常微生物生态紊乱的内源性或外源性感染。同时,面部和颌骨周围有许多相互连接的潜在间隙和丰富的淋巴结,为感染的传播提供了通道。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
1.牙源性 牙源性途径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来源。
2.腺源性
3.损伤性
4.血源性
5.医源性
[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在化脓性炎症的急性期,局部表现为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痛等典型症状,但程度因发生的部位、深度、范围和病程而异。在慢性感染期,由于病变组织中有大量的单核细胞浸润,正常组织被增生纤维组织所取代,局部可形成硬炎性浸润块,并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2.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因细菌的毒性和身体的抵抗力而异;它的表现也很严重。由于代谢紊乱、败血症、 脓血症导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
[治疗]
1.局部治疗 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减少局部活动,避免不良刺激,防止感染扩散。中草药或口服抗生素可在急性期外敷。
2.手术治疗
a.脓肿切开引流术 当炎症病变化脓形成脓肿,或脓肿自溃,引流不良时,应切开引流或扩大引流。局部炎症明显,病情发展迅速,如腐败坏死蜂窝织炎,或全身有明显中毒症状,也可早期切除。
b.清除病灶 牙源性感染引起的口腔颌面部炎症改善后,去除病变牙齿是一个重要问题,不容忽视。
3.全身治疗 当口腔颌面部感染并发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或出现中毒颗粒时,应支持局部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减轻中毒症状,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抗菌药物。
成立实验室研究
攻克核心技术难关
以球面为主体的自锁托槽发布
止动牵引系统入选百大专利